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与数字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,今年以来配资炒股炒股,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(以下简称“学院”)信息文创产业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需求为导向,构建以现代移动通信、信息安全为核心,新媒体运营、数字创意为特色的专业群,通过产教协同创新、数字化平台赋能、智能技术渗透与课程体系重构,打造出一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。
技术标准融入人才培养,新兴岗位指引专业方向
学院精准对接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中“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集聚区集中”的要求,与联想职教集团、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联盟等单位牵头发起创建“大湾区新IT信创数字产教联盟”,构建“政行企校”多元协同的产教融合共同体,推动大湾区信创人才培养。
联盟成立以来,连续三年承办广东省信创职业技能竞赛,以赛促教提升师生专业技能,形成“岗课赛证”融通培养模式。
牵头发起创建“大湾区新IT信创数字产教联盟”。
依托联想教育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、广东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等知名行业、企业信创及产业发展背景,校企共研信创人才标准,完成硬件工程师、测试工程师、运维工程师三大岗位能力模型构建,将产业技术标准融入“联想信创班”人才培养全过程。作为副理事长单位,学院加入广东省新一代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联盟,深化产教协同。
学院依托“116”数字化创新平台,率先践行“新工种、新职业”培育使命,专业群以5G通信、全媒体运营、大数据技术等新兴岗位能力为标准,重构人才培养逻辑,动态调整专业方向。
其中,通信网络技术(5G移动应用方向)专业为广东省优质培育专业,该专业与华为共建ICT人才培养基地,将华为认证体系嵌入课程,实现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;新媒体与互联网应用专业则引入短视频制作、直播营销等实战项目,与广交传媒携手挂牌成立“新媒体运营实训基地”和“直播孵化基地”,共同举办“魅力出行 共享花城”城市公交车身广告设计大赛,培养学生成为“能策划、懂技术、会运营”的数字创意复合型人才,聚焦全媒体运营人才需求,共同推动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;强化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的应用,有力推进大数据应用专业建设,成功入选工信部产教融合数字化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单位,构建职教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生态。
大湾区新媒体运营及直播孵化基地揭牌仪式。
前沿技术重构课程体系,打造技能生态
在“人工智能+”国家战略引领下,信息文创产业系充分发挥新媒体与互联网应用(广东省特色专业)、计算机程序设计(广州市重点专业)的学科优势,将AIGC、VR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全过程,构建覆盖数字内容创作、智能交互设计、虚拟场景构建的全链条课程体系,为文化IP的数字化转化奠定技术基础,探索“科技+文化”的创新实践模式。
学生团队深入挖掘广东省21地市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元素,运用AI绘图、3D建模等技术手段对岭南文化进行数字化重构,通过数字技术赋能,打造《粤民俗》文化IP项目。
该项目创造性融合了桌游互动、“盲盒”体验等年轻化表达方式,开发线上虚拟展厅和小程序漫游空间,让传统民俗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现代生活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高质量发展,项目斩获2024年第五届广东省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。
《粤民俗》项目斩获2024年第五届广东省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。
专业群围绕“产教评技能生态链”建设目标,构建“底层可共享、中层可融合、上层可互选”的“三层次递进式”课程体系:底层共享课程夯实基础能力,通过开设信息技术基础、通用职业素质等通识课程,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,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;
中层分立课程强化核心技能,各专业根据产业链岗位需求,设置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,如5G核心网技术、信创云平台维护等课程,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开发,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;
高层互选课程促进跨界融合,设置人工智能应用、移动app开发等跨专业课程群,鼓励学生根据职业发展规划自主选择。
灵活的课程设置,形成“底层筑基—中层强技—高层拓界”的人才培养闭环,有效培养学生的复合型技能和跨界思维能力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,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南方+记者 洪钰敏
通讯员 梁倚嫣配资炒股炒股
百川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